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

領域會議討論分享

本次領域會議討論主題在於提供學生個別化教學的需求,
除了全班的統一授課之外,
在作業或個別指導部分是否有適應個別差異的可能,
如何實踐會是實際有效的做法,
以下是各領域老師討論可行之路徑,
提供大家教學之參考。



*社會領域
  學習環境的調整,
  如座位的安排,安排學習狀況良好
  且熱心助人的同學坐在旁邊,
  以便隨時給予協助與提醒。

*健體領域
1.  利用適當的運動場地與設備
     協助身心障礙學生能夠與一般學生完成身體活動。
2.  採簡化、減量、分解、替代與重整方式進行調整教學。

*語文領域
1.  根據學生本身特質,提供適合他的學習方法。
2.  在日常生活中,建立、培養一些學習的技巧、習慣。
3.  以其程度設定標準。(例如:單字一個一個背)

*藝文領域
1.  採用異質性分組,
    由能力較好的學童協助指導,完成創作。
2.  多採用表演藝術來提升學習動機與成效。

*數學領域
1.  利用彈性時間,增加上課時數。
2.  運用教學媒體,互動式電子書引起學生學習動機。
3.  同儕學習:安排小老師指導。
4.  跟資源班老師密切聯繫討論,
    了解學生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及教學策略,
    針對無法跨越的概念,設計學習單並多做練習題。
5.  多用實物操作,讓抽象概念具體化。
6.  針對個別需求,延長評量時間,或給予說明協助。

*綜合領域
1.  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教學。
2.  座位安排利於老師個別指導。
3.  多與家長溝通,共同協助孩子的學習。
4.  與資源班老師共同討論,尋求最適當的教學方式。

*自然領域
   利用學校班級一般生的分組學習方式,
   融入班級的學習,滿足雙方學生的需求,
   達到雙贏的期待。
   提供除了課業外的學習模式,讓學生有成就感。


以上老師們都是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提出意見討論,
提供老師們參考。
如果老師有興趣,還可進行跨領域對話喔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